1.強化學生的“好奇心”
強化學生的好奇心需注意以下3方面問題:1)重視學生的研究。首先,要培養學生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的情緒情感。其次,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多樣化,為其提供標新立異的自主心理空間。再次,要給學生提供豐富、新穎的信息資料。2)要排除對學生好奇心的否定、敵意和顧慮。教師只有在自身知識結構呈現知識多元化、多層次,又善于從學科交叉、學科對比和學科滲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,才可能同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,進而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。3)加強美育。美育可以激發和強化人的創造沖動,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和想象力;美育能夠激發創造力,促進學生敏銳的感受力,深刻的洞察力。
2.培養學生“質疑”的思維方式
“質疑”是學生動腦筋的一種表現,是他們善于發現問題,提出疑義,以求解決問題的形式。學科教學關鍵在于對“如何設置問題情境”的研究。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“質疑”習慣的養成和“質疑”能力的發展對學生問題意識形成的重要性,還要研究學生“質疑”習慣的養成方式方法以及這些方式方法的有效性。
3.發揮學生的想象力
想象力的激發可以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增強。在教育教學中,教師首先通過知識積累來增加表象力。再次,通過語言訓練,增強學生想象表達力。第三,在解題訓練中變抽象為具體,創設氛圍,鼓勵學生想象。
4.為學生創設形成問題意識的適宜條件
適宜條件是指人能夠最自然、最放松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并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水平的環境和氛圍。它是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外部條件。
托倫斯提出最適宜的條件有以下幾項:1)為創造性行為提供大量機會;2)重視獨特的問題、想法和解決辦法;3)向學生證明他們的想法是有價值的;4)提供感受環境刺激的經驗;5)避免提供限制思維的例子或模式。此外,創設適宜條件還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創造人格方面的研究,教師的創造性人格特征對創造性的教學活動起著動力、激勵、強化等作用,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基礎。有研究表明,在教師人格特征中,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教學效果產生顯著影響:一是教師的熱情和同情心;二是教師的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。對此,教師應有充分的認識。
|